背景:
- 我們曾經在許多災難影片或新聞中,見識到颱風、地震、土石流、大火的驚人畫面,這些意外的災難,張牙舞爪的撲襲而來,風雲變色、天地俱焚。大自然變臉的猙獰,讓我們感受到自己的渺小與脆弱。
- 同樣地,在我們的生活中,得到嚴重的疾病、至愛的親人突然過世、離婚、失去工作,這些經驗也會像遇到災難一樣,讓我們陷在痛苦裡面,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。
你有像這樣子的經驗嗎?明明生活過得好好的,卻突然發生變故,明明是一帆風順的日子,卻突然發生意外,心情蕩到谷底走不出來。或者,有時候這些事情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,卻是被週遭的親朋好友遇上了。在面對他們的悲傷與難過時,我們同樣感到無力,不知該如何幫忙。
題綱:
在我們的生活中,突然遇到天災,或是失去了親人、婚姻或是工作等等的意外災難時,我們會有什麼反應呢?
其實,失落的經驗就像颱風一樣,來得突然又巨大,如果能有適當地認識與準備,可以將損失儘量降低。
- 生活中發生挫折或巨大的變化時,一開始通常會有「停頓、斷裂、混亂、失控、及看不見未來」的反應。
- 這些反應,會伴隨著生理及心理的情緒或感覺出現,例如:
在情緒上:會有麻木、悲哀、憤怒、愧疚、疲倦、解脫、放鬆、焦慮、孤獨、無助、 驚嚇⋯
在生理感官知覺上:會覺得胃、胸、喉嚨、耳、呼 吸、失去真實感、無力、沒精神、口乾⋯
在認知上:會有不相信事情真的發生、困惑、出現幻覺、感到逝者仍存在⋯
在行為上:會有哭泣、失眠、沒食慾、退縮、心不在焉⋯ 。
在遇到上面這些生理或心理的狀況時,我們該怎麼辦呢?
當失去所愛的人或面對重大失落時,我們可能會有許多傷痛的感覺與害怕的想法,雖然這樣的感覺讓人難以承受,但是,這是每個人在經歷重大失落事件之後正常的悲傷反應。換句話說,就是每個人都有悲傷的權利。
悲傷的權利指的是用合理的想法看待失落,並且對生命再度燃起希望。例如:告訴自己
- 我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失落感。
- 我可以隨時自由地表達悲傷的感受。
- 我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悲傷。
- 我可以請求協助。
- 我可以對生活瑣事感到厭煩。
- 我可以有突發的情緒。
- 我可以藉助信仰處理悲傷。
- 我可以探尋失落事件帶給我的疑惑。
- 我可以想或說出我懷念的人或事。
- 我可以在療癒歷程帶著悲傷成長。
悲傷調適有十個撇步:
- 認真看待微不足道的失落。
- 花一些時間去感受。
- 尋求健康的方式來解壓。
- 瞭解自己的失落。
- 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人談一談。
- 放開想要掌控他人的需求。
- 用自己覺得有意義的方法為失落進行儀式。
- 允許自己有所改變。
- 從失落中有所獲得。
- 把重心放在靈性的信念。
家人或朋友可以如何幫助失落的人呢?
「陪伴」是家人或朋友的首要任務。
失落的樣貌很多,悲傷的歷程也十分個人化,悲傷反應的呈現因人而異,但我們相信「陪伴」是首要任務之一。
我們也許無法協助喪慟的人不要悲傷,但可以試著協助他接受悲傷中的自己,首先就是示範給他看,你如何陪伴及接受悲傷的他,這將是最具療癒的作法。
給陪伴者的小提醒:
- 「陪伴」是對心情保持敬意,而非專注在「你為什麼要這麼痛苦?」
- 「陪伴」是表達想了解的心意。
- 「陪伴」是保持靜止,而非急著向前行。
- 「陪伴」是發現沈默的奧妙,而非用言語填滿每一個痛苦的片刻。
- 「陪伴」是用心傾聽,而非用腦分析。
- 「陪伴」是見證他人的掙扎歷程, 而非指導他們脫離掙扎。
- 「陪伴」是對失序與混亂的尊重,而非強加秩序與邏輯。
- 「陪伴」是與另一個人一起進入心靈深處探險,而非肩負走出幽谷的責任。
結語
我們通常認為這些突如其來的倒楣事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,也認為如果發生了,一定也能夠渡過,卻不知當事情真正發生之後,那排山倒海而來的情緒,可能會頓時改變了生活,淹沒了原有的理智,讓我們變了一個人。這樣的過程,也會讓周遭的親人朋友感到無助,不知所措。其實,失落經歷的陪伴與關懷,可以簡單地分成三個部份,先是勇敢的「面對及接受失落的情緒及反應」,再「思考自己的狀態並調整生活作息」,最後「關懷、尊重及陪伴失落者」。 祝福大家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