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心理健康專區
廣播專訪

主題 淺談災害發生後的自處與求助管道/邱珮思/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諮商心理師
相關檔案 <1050405邱珮思.wav>
相關網址
閱覽次數 664
相關內容

這陣子駭人聽聞的社會案件頻傳,相信很多人也因為事件的發生而群起針對事件有很多的討論。我們很難避免「非預期傷害」的發生,像是風災、水災、地震等,這些狀況都可能會帶來非預期性的傷害。而這些令人傷心的事情對我們的生理或是心理造成長時間的影響,通常稱這些事件為「創傷事件」。而這些事件訊息的傳播內容與次數,常間接造成訊息接收者長時間擔憂、恐懼或是憤怒、睡不安穩或是失眠狀況的發生,歸類為「替代性創傷後壓力反應」。

若你能留意這陣子的新聞媒體報導、社群軟體等,或許你會發現自己有可能經由這些訊息傳播媒體因過度報導、渲染,重複播放,或是將過去曾發生過類似的案件內容再翻出來討論時,你的身心可能會愈來愈不舒服,愈來愈不自在。那就表示,你可能已經受到了這件事情的影響。

所以,今天要跟大家來聊聊「創傷事件」發生之後,身體和心理可能會有哪些狀況發生?受到的影響有哪些?接下來的日子裡,我們要留心的,以及可以多做的事情有哪些。

 

題綱:

1.面對創傷事件的發生,成人能如何察覺身心受到影響?如何自處?

2.當創傷事件發生,懵懵懂懂的孩子青少年片段接收到創傷事件訊息,我們該注意哪些行為?對於這些線索,我們可以做的有哪些?預防性的做法為何?

3.發現身邊家人受到事件周邊訊息的影響,我能洽詢哪些管道幫助自己、家人或朋友?

相關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