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經濟壓力大,工時被無限制拉長的現代社會中,忙碌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現象。隨著忙碌衍生的休息時間壓縮,家人可以好好在一起講幾句話,好好坐下來一起吃頓飯,都成了飄渺的奢想。尤其是做為父母的,為了能在有限的家庭時間中,完成日常生活的家務,查察孩子的課業,規範他們的日常生活,那更是上緊了發條,語速飛快地講重點的叮嚀孩子這個,教訓孩子那個。久而久之,好像即使難得有時間可以坐下一起吃飯,好像也不知道要跟孩子聊甚麼?或者是,孩子好像也不太想跟爸媽聊什麼?然後,爸媽的苦惱就是”我不知道我的小孩在想甚麼,叫他他都不聽。有時候只是提一下意見,他就很生氣,覺得我們管東管西…”。孩子則覺得”我爸媽總是不聽完我的想法就一直念我,我又不是不知道,每次都這樣,最好甚麼事都不要跟他們說啦…”
“對話”其實是可以從日常生活的零碎時間開始做起,”對話”是一種好好地說話的方法。也許是十分鐘,也許是二十分鐘,就是喝杯咖啡,上個廁所的時間,要求自己在這一小小段的時間中,放下手邊跟心中的事,專注在眼前,對方的身上,就只是問候跟感覺對方的感受,今天心情如何?在學校開心嗎?仔細聆聽對方說的話,但不急著提供自己的意見、叮嚀或批判。即使話不多,但能傳達自己的心意。而不是都要”有事”才講話,這種能在日常生活中點滴累積下來的”對話”時間就會慢慢加強彼此的關係,這就是親子關係的經營。
同樣的方式,其實也適用在我們跟伴侶、家人、父母之間。這種在平凡事物中的交流,正是我們在家庭生活中最寶貴的部分,也是任何的社交軟體、臉書、LINE永遠都無法取代的溫暖。
題綱:
1. 什麼是”對話”,為什麼我需要它?
2. 在跟孩子談話時,我可以怎麼做會讓孩子更願意跟我分享他的想法、心事?
3. 如果孩子現在已經不太想跟我說話了,我可以怎麼做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