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心理健康專區
廣播專訪

主題  認識溝通中的回應/洪利穎/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諮商中心兼任諮商心理師
相關檔案 <1041013-1洪利穎.mp3>
相關網址
閱覽次數 667
相關內容

議題: 認識溝通中的回應

背景:

 1.「我真不曉得怎麼和他溝通,每次溝通都會變成不了了之,嚴重一點就是冷戰或吵架……我愛他,並不想和他為了這一點小事吵架,但是…不知道為什麼,在和他講話的過程,總是不自覺地傷害了彼此」

    你有像這樣子的經驗嗎?明明只是希望好好地和先生、太太或小孩討論一件事或做一點說明,想要讓對方瞭解我們的想法,卻莫名奇妙地被誤會了,反而破壞了彼此之間的關係。

2. 我們總認為家是安全的避風港,我們也都渴望能夠沒有顧忌地和家人分享生活中的喜、怒、哀、樂。但是,「溝通不良」這個魔咒,似乎一直和我們糾纏不清,搞得我們的家人個個像座火山,別說是心事了,根本連見面交談都覺得很困難。

    其實,「好好溝通」這句話講起來很容易,但在執行起來還真不簡單。「溝通不良」經常影響我們和家人、朋友的關係,更影響我們的工作及家庭。

題綱:

  1. 我們都渴望和家人有一個好的溝通?為什麼又似乎這麼難達成呢?
  1. 主要問題出在溝通中的回應,我們容易在回應的話語中無意地滲入了許多阻礙溝通的反應,這些反應是一種負向的情緒,當對方也處於壓力狀態下時,這樣的溝通將造成破壞關係的內容
  2. 潛藏在語言下的破壞性內容經常會讓對方的自尊受挫、讓人感到一種沒有用、能力不足、被瞧不起、被放棄的感覺。
  1. 溝通之中有哪些回應方式,很容易演變成溝通不良,影響家人的關係呢?
  1. 美國心理學家Bolton(1979)認為有12種回應方式很容易造成破壞性的溝通,Bolton稱之為dirty dozen 。我們在家庭之中,也經常出現這12種溝通回應:批評、標籤化、評斷、帶有評價的讚美、命令、威脅、說教、不適當的問句、建議、轉移話題、問題合理化、安慰。
  2. 舉例說明如下:……
  1. 應該如何和家人進行適當的溝通呢?

眾所皆知,傾聽是溝通中非常重要的元素,但卻很少人指出,傾聽之後該如何回應才適當,我們今天就跳過傾聽,來談四個傾聽後的回應方式,供大家參考:

  1. 簡述語意 (2)反映感覺 (3)反映意義 (4)綜合摘要

 

相關圖片